,白酒不只是一种饮品,也是一种文化。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,酒文化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,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,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表现形式。
现代消费不仅仅满足于获得产品本身,而是更多地考虑其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,更加注重获得个性满足和人性关切与体贴。白酒作为一种特殊产品,既是物质的,更是精神的,主要满足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,是传递文化、价值和情感的自由载体。
白酒的文化价值根本在于其地域性
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表示,白酒消费是文化中的独特标签,文化是白酒消费的重要因素,白酒消费又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理念,包括地理、民族、宗教等多个亚文化层面。南方人饮酒一般不如北方人豪放,不同民族饮酒方式、习俗千差万别,不同宗教对酒的态度也截然不同。
“白酒还是一门艺术。酒礼艺术、酒令艺术、包装艺术以及品牌文化等各方面都极其丰富。如何喝酒、喝酒的不同讲究等都是很有意思的社会活动,其内涵十分丰富。”李志起说。
李志起表示,白酒的文化价值根本还在于其地域性。白酒业属于农业衍生行业,其品质与水源、粮食(高粱、麦、大米等)、发酵剂、工艺等都有着莫大(博客,微博)的关系,有着产区的优势和底蕴,如国人都知道,贵州与四川交界地区是白酒的主产区。白酒行业,希望在某个从来没有产酒历史的地区,凭空诞生一个的白酒品牌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白酒消费中有强烈的本土情感
一位酒业资深人士分析称,人喜欢喝白酒,其心理大致可以分为:“面子”消费心理;跟风、攀比、炫耀消费心理;“情感”消费心理;求奢消费心理;求廉消费心理“求实消费心理;求时尚消费心理;求异消费心理;求健康消费心理等九点。
但是,不同年龄、不同地域、不同社会层级的人群在消费中存在比较大的差异。越年轻的人消费者越不喜欢喝白酒;年龄越大,越喜欢喝白酒,而且喜欢选用中高度白酒。
此外,消费者往往出于强烈的本土情感,偏爱”本地酒“,所以的白酒消费出现较强的地域性特征。”酒类消费中,收入水平、社会地位往往和酒的价格呈线性关系。收入高、地位高的应酬中,喜欢消费酒,家庭化、大众化消费则喜欢中低档白酒。当白酒作为礼品时,酒往往会成为。“上述业内人士说。
酒文化不等于酒桌文化
酒礼在古代是一项很隆重的礼仪,饮用规则非常讲究。比较通俗、典型的酒礼规则有:饮酒不能至醉,饮酒的人要做到”朝不废朝,暮不废夕“,免得发生酒祸,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。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,叫做侍饮,通常要先行跪拜礼,然后坐人席次。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,晚辈也不能先饮尽,长辈命晚辈喝,晚辈才可举杯。
古代的餐饮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,所以延宕的时间较长。唐代的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,一直持续到黄昏,算来不下七八个小时。清朝时期,很多公家买单的宴会甚至持续三五天,这些既是社交活动,也是政治活动。贯穿宴饮活动的,除了丝竹歌舞外,就是酒,早期的劝酒风气源自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宴会,造就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。
严格地说,劝酒源于敬酒,而敬酒是宗法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俗。敬酒是有社会等级区分的,臣敬君,子敬父,弟敬兄,下级敬上级,晚辈敬长辈等。敬酒首先是下对上的互动,相对没有强制性。但,上对下的互动,可称作回敬,也可以是主动敬,就有了极大的强制性。不过,酒桌文化和酒文化不能画等号。近年来,”餐桌文明“、”文明饮酒“的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。
餐饮企业白酒加价应受到限制
餐饮界资深人士刘先生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应该革除酒桌上的陋习,很多饭馆卖酒水所赚的钱是其卖菜品的数倍,”比如说,很多饭馆设有酒水促销的团队,商务宴请来了,他们唱祝酒歌、劝酒,酒就喝得多,本来一桌人喝一两瓶酒就够了,餐厅专门劝酒的人祝酒歌一唱,又劝酒,结果喝了10瓶,这样下来餐厅就多赚钱了。这种酒桌上的陋习,不仅仅是消费者的陋习,和餐厅的经营人员关系也很大。“
”应该提倡文明饮酒、适可而止,过度劝酒本身也不是健康的白酒文化。“刘先生说。
这位年过六旬的餐饮界资深人士表示,在他们这一代人的观念中,白酒是纯粮食酿造的,改革开放后,商家用食用酒精勾兑后冒充白酒卖,这对消费者而言区别很大,由于标准的缺失,出现了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冒充纯粮食酿造白酒卖,市场上比较混乱。
”在餐厅里销售白酒,白酒是酒厂生产的,餐饮企业并不生产白酒,只是一种代销关系。在改革开放之前,饭馆对白酒的加价是有规定的,加价有限,基本上是薄利经营,消费者去饭馆吃饭,很少有自带酒水的,因为饭馆对酒水的定价老百姓能接受。而现今,餐厅对白酒加价几倍甚至几十倍,老百姓承受不了,所以才有自带酒水的现象。“刘先生说。
”我认为如果不是饭馆自己劳动投入所创造的,酒作为代销品,加价应该受到限制,如果不是餐厅对酒水加价过高,消费者去吃饭何必还要那么麻烦带上瓶瓶罐罐的酒水呢?这是消费中产生的矛盾。“